12月3日上午,2022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综合立体交通系统与出行行为研究前沿与趋势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4300余人。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交通网络的综合化、立体化、低碳化、智慧化发展成为趋势,论坛以“综合立体交通系统分析、多模式交通出行行为分析、区域组合出行行为分析等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为主题,由WTC运输规划学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围绕综合立体交通系统与出行行为研究前沿与趋势,邀请本领域国内外著名的6位重量级嘉宾,就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新理念、面向综合交通系统构建的交通调查体系、出行行为分析及需求预测方法、综合交通枢纽及老年化社会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以及城市群联程出行服务等主题进行演讲。
本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教授、WTC运输规划学部主席姚恩建主持,演讲嘉宾包括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岛大学张峻屹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关宏志教授、同济大学潘海啸教授、清华大学石京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直播现场讨论热烈、精彩纷呈!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岛大学张峻屹教授提出了HEARTY城市的概念,其中,H指的是健康(Healthy),E意味着能源敏感(Energy-sensitive), A指的是人工智能驱动(AI-driven),R代表韧性(Resilient),T表达的是游客喜欢(Tourist-liking),Y指的是向往(Yearning)。六大要素并非彼此独立,交通(作为建成环境的关键部分之一)在HEARTY城市发挥核心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教授阐述了随着高度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体系的变化。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大数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面向城市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体系的建议。具体而言,基于我国ICT数据与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类型,分别提出融合ICT与PT数据的居民交通出行调查方法,为城市交通出行模型构建,进而为城市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数据支撑。
北京工业大学关宏志教授考虑旅客出行特征和列车开行规律,建立了高铁客运站候车室旅客聚集人数预测模型,分析节假日和平日期间不同规模车站等待旅客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缩短旅客提前到达时间长度可以有效减少位于新一线城市的大中型车站旅客聚集人数;节假日期间,一线城市特大型车站旅客候车需求高于其他类型车站;平日期间,新一线城市大中型车站旅客候车需求低于一线城市大型车站,高于三四线城市小型车站。
同济大学潘海啸教授发现高铁站一般远离市中心,但高铁使用者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依然在市中心,因此建议建设位于市中心的多个高铁站,以提高人们高铁旅行的效率,减少基础设施的减少,减少高铁出行两端接驳小汽车依赖性。
清华大学石京教授围绕老年人休闲出行行为特征和机理、以及以高铁和ITS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对休闲出行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发现未来老年人对于小汽车的依赖性会增加,应提高老年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要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阐述了城市群多模式交通联程出行服务关键技术,基于用户画像、瓶颈诊断、方案生成、主动调控等关键技术提出构建一体化联程出行服务系统平台。以联程票务、手机信令大数据为基础,对比研究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综合枢纽联程设施分布、出行分布特征,基于联程旅客中转枢纽选择影响因素提出枢纽群资源配置差异性侧重及共性化策略。以空铁联程、空巴联程为例进行场景应用分析,提高综合交通枢纽节点联程出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