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开放与交流» 学术活动» 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大数据赋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大数据赋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628日上午,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大数据赋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论坛”于山东青岛成功举办。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的价值要素赋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由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运输规划学部主办、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承办“大数据赋能综合立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共襄盛会,汇聚众力,通过分享综合交通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前沿成果,共同探讨综合交通大数据在交通运输各领域的发展展望,充分挖掘和发挥综合交通大数据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潜在价值。

本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WTC运输规划学部主席姚恩建主持,演讲嘉宾邀请到了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长聘教授杨晓光,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城市交通管理研究部主任戴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国家卓越工程师李平,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路高科大数据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刘冬梅,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长江特聘教授杨敏,利兹大学教授Charisma F Choudhury六位专家。

杨晓光教授循着“城市交通系统再认识——城市交通病及其体检——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交通体检系统及应用”的路线,首先强调了交通系统的本质、基础体系、复杂性及其发展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正在面临的城市交通病与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与体检原理。之后,杨晓光教授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全息城市与交通及其系统的构筑与框架,并结合城市与交通相关的基础数据,通过实际应用证明研究成果对改善城市交通的基础意义和实用价值。

戴帅主任带来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道路承载能力测算与应用的汇报,首先,针对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涨、交通供给资源无法满足出行需求,以及行车难、停车难的症状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量化道路网供给能力、评价道路网运行效率、分析效率影响因素愈发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戴帅主任分别从城市道路网承载能力模型构建、承载效率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承载能力相关应用方面展开汇报内容,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交通管控政策制定、交通拥堵精细化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李平首席研究员首先分析了智能高铁在中国高铁快速发展下的现实必要性,进而详细介绍了智能高铁发展过程中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等理论与智能高铁技术体系,引出了当前智能高铁大脑平台的构建流程。从总体要求、总体架构、模型流与数据流、关键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智能高铁大脑平台的架构。最后,李平首席研究员从精确停车技术、平稳控车技术、准点运行技术以及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介绍智能高铁大脑平台的应用实践,为高铁多个业务的智能化提供了支撑。

刘冬梅副主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公众一体化出行、综合运输既有平台现状、多种运输方式数字化转型需要等维度分析了我国在综合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重大需求,提出了关于“数据要素*综合运输服务”的思考,探讨了“综合运输服务信息融合与赋能平台”的构建思路。她认为这是一项需要公铁水航多行业协作共赢的事业,需要长期坚持,并呼吁政产学研不同主体加入到综合交通运输企业联盟、数据联盟、算法联盟、标准联盟等一体化工作中,共同推动我国一体化出行服务的发展。

杨敏教授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强调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提高全链出行效率,实现出行即服务的重要性,进而总结出当前联程出行需求感知不准、旅客联程出行枢纽选择机理尚不明晰、联程旅客用户画像技术发展不足等技术瓶颈。针对以上技术瓶颈,杨敏教授在联程枢纽选择方面,从出行链提取、出行链分析、枢纽选择模型构建、行为机理剖析分析了旅客城市群空铁联程与长三角空巴联程的行为机理。另外,在全链出行方案生成方面,杨敏教授考虑个体偏好、枢纽选择、综合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多方式联程出行全链方案智能生成方法,提升联程旅客整体出行效率,服务综合交通联程运输高质量发展。


Charisma F Choudhury教授从出发时间选择建模的数据收集困难、研究缺少、意义重大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实际出发时间相对理想出发时间的效用损失,同时考虑传统RP数据只能观测个体特征、选择的出发时间及其属性,而偏好的出发/到达时间、延误和未选择时间段的服务水平等无法观测等难题,进而提出基于刷卡数据的出发时间选择建模方法,并以智利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a)估算延误时间价值;(b)捕捉因疫情和其他外部干扰而导致的变化。报告内容为理解、把握通勤者在外部干扰下的活动安排行为提供了新的启示。

论坛圆满落幕,吸引了众多听众,充分展示了大家对本次论坛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这次论坛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知识传播和学术探讨的深入,还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平台。我们对此深感自豪和感激,并期待未来更多的学术盛会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