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概况» 新闻动态» 祝贺姚恩建教授团队薛飞博士、张天雨博士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祝贺姚恩建教授团队薛飞博士、张天雨博士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4-2025学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姚恩建教授指导的薛飞博士论文《面向自动驾驶私家车的通勤行为建模及城市停车定价优化研究》与张天雨博士论文《高速公路乘用车交通与能源网络协同规划研究》分别入选。

 

1. 优秀学位论文介绍-《面向自动驾驶私家车的通勤行为建模及城市停车定价优化研究》

1.1 论文简介

论文主要研究自动驾驶私家车的通勤行为建模及城市停车定价优化,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考虑自动驾驶私家车非目的地停车对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内生影响,构建了包含自动驾驶私家车的通勤出行方式和停车位置的联合选择模型;(2)考虑自动驾驶私家车非目的地自动停车的潜在延误与安全性,建立了对等待的态度和感知安全性拓展技术接受模型,并将四个态度潜变量引入联合选择模型进行了一体化参数标定;(3)以最大化城市停车收入、最小化交通系统二氧化碳排放和道路拥堵为目标,构建了自动驾驶私家车引入后的城市区域停车定价双层规划模型。

1.2 作者介绍

薛飞,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师资博士后兼讲师。于20249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交通行为建模,自动驾驶相关的交通运营组织优化以及交通与土地利用。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担任交通运输领域顶级/权威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Transportation》等10家国际期刊及TRB国际会议审稿人,并为中国公路学会、国际中国规划学会以及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的会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Energy》、《Cities》等本学科领域顶级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博士学位论文获第六届交通运输工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优秀博士论文奖。



1.3 寄语恩师

首先,我要由衷感谢我的导师姚恩建教授。犹记得获得保研资格后与老师的面谈,姚老师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对科研道路的深入思考,让我坚定了跟随姚老师继续深造的决心,开启了我的硕博连读生涯。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姚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持续引领和激励我。从撰写第一篇论文时的多次修改讨论,到参与国际会议、学术竞赛和创新项目的每一次准备,姚老师始终给予我细致的指导与支持。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让我明白了科研的严谨性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活上,姚老师也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在此,向姚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祝愿研究室在姚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



薛飞(左)与导师姚恩建教授(右)

 

2. 优秀学位论文介绍-《高速公路乘用车交通与能源网络协同规划研究》

2.1 论文简介

以高速公路乘用车领域为载体,考虑交通用能出行链及分布式---多元互动关系,将交通需求调控手段与多态能源转化技术相融合,依次从用户充电需求估计、网络协同部署规划及碳排放路径探索方面,开展高速公路乘用车交通与能源网络协同规划研究。研究成果力图充分挖掘交通+能源的协同潜力,打造公路分布式交通能源网络运行与规划新模式,为公路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经济、可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理论方面,面向高速公路场景中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交能融合模态:区域电源结构转型和分布式公路交通能源系统建设,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步骤迭代规划方法和嵌套双层优化模型。模型方法有效解决车流、补给设备、供能不协调的现实问题。相关研究基础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布局规划方法》、《一种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技术创新方面,采用数据驱动和多智能体仿真技术,搭建了MA-DTA仿真平台,实现交通能源系统中-----信息的协同运行与管理。相关技术已获得《电动汽车混入条件下动态交通流分配系统V1.0》、《公路网流量实时推演系统V1.0》软件著作权。政策分析层面,探讨公路乘用车交通领域在2020-2050年间的基础设施部署和碳排放路径。结果表明:在多重碳减排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高速公路乘用车领域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同比2020年增加0.94%-9.2%2050年碳排放量同比2020年下降70.05%-92.45%

2.2 作者介绍

张天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姚恩建教授、张峻屹教授、Wang, Zhiwei (David)教授。2023-2024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于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进行联培;连续两年(20232024)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2024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托举至中国公路学会);获2025年知行奖学金提名奖。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交通和能源学科领域内中科院一区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研究成果发表在交通和能源领域的TOP期刊上,包括TR-Part A/D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Applied Energy,清华大学学报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著2项;主持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担任TR-Part EApplied Energy期刊审稿人;担任国庆70年大阅兵志愿者。



2.3 寄语恩师

我的导师姚恩建老师,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的导师和良师益友。在刚进入实验室,姚老师耐心为我们梳理交通领域的发展脉络,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选定在交通与能源融合领域进行探索。在姚老师的指导下,依托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交通、电力与经济的学科交叉,涉及交通大数据挖掘、智能系统设计与运营、网络建模与优化、产业政策评价等研究。如今,我即将入职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迈向教师工作岗位,与姚老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师恩如海,难以言表。姚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教会了我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让我懂得了尊重、关爱和责任的重要性,激励着我努力成为一名像他一样优秀的教育者。未来我将带着姚老师的期望,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不断砥砺前行。



张天雨(左)与导师姚恩建教授(右)